1. 润滑不良(占比约35%)
故障表现:
滚动体或滚道表面划痕、变色(蓝化)、异常磨损。
高温(>80℃)或噪音增大。
原因细分:
润滑不足:未定期补充油脂或油膜破裂。
润滑脂劣化:高温氧化、混入杂质或寿命到期(如锂基脂寿命约2000小时)。
油脂类型错误:高速轴承使用高粘度油脂(如NLGI 3脂导致阻力过大)。
预防措施:
按工况选择润滑剂(高速用合成油,重载用极压脂)。
定期检查油脂状态(颜色、杂质),采用自动润滑系统。
2. 污染与异物侵入(占比约25%)
故障表现:
滚道表面点状凹坑(硬颗粒压痕)、密封圈破损。
轴承内部锈蚀(水或酸液侵入)。
污染来源:
外部环境:粉尘、金属屑(如机床切削环境)。
内部污染:润滑脂含杂质或密封失效(如2RS橡胶密封老化)。
预防措施:
升级密封等级(接触式密封或迷宫式密封)。
在污染环境中使用不锈钢轴承(如SS304材质)。
3. 安装不当(占比约15%)
故障表现:
轴承内外圈裂纹、保持架变形。
轴承旋转卡滞或轴向游隙异常。
典型错误:
暴力安装:直接敲击轴承外圈(应使用液压工具压装内圈)。
加热过度:热装时温度超过120℃导致材料退火。
配合公差错误:轴径过紧(h5以上)导致内圈膨胀。
预防措施:
遵循安装规范(如SKF TMBP安装工具)。
控制热装温度(轴承加热至80-100℃,避免明火)。
4. 过载与冲击(占比约10%)
故障表现:
滚道剥落、滚动体碎裂(陶瓷球轴承更易发生)。
保持架断裂(尤其在频繁启停场景)。
过载类型:
静态过载:设备超重或轴承选型偏小(如6205轴承额定动载荷仅14kN)。
动态冲击:齿轮啮合冲击或皮带张紧力过大。
解决方案:
选择高承载轴承(如圆柱滚子轴承NU系列)。
加装缓冲装置(如弹性联轴器)。
5. 疲劳失效(占比约8%)
故障表现:
滚道表面点蚀(鱼鳞状剥落),疲劳裂纹扩展。
寿命远低于L10理论值(如深沟球轴承L10寿命通常为3万小时)。
加速因素:
高循环应力:频繁变向或超速运行(如风机轴承转速超限20%)。
材料缺陷:钢材夹杂物或热处理不均(如GCr15淬火硬度不足)。
延长寿命方法:
采用真空脱气钢轴承(如SKF Explorer系列)。
降低等效动载荷(优化传动系统减振)。
6. 腐蚀与电蚀(占比约5%)
故障表现:
滚道锈斑、电流灼伤痕迹(如变频电机轴电流腐蚀)。
润滑脂乳化(水分导致油脂水解)。
腐蚀类型:
化学腐蚀:酸/碱介质侵蚀(如食品机械清洗剂)。
电化学腐蚀:不同金属接触电位差(如钢轴与铝壳)。
电流腐蚀:变频器产生轴电压击穿油膜(常见于大功率电机)。
预防措施:
使用全密封+不锈钢轴承(如SS316L材质)。
加装接地碳刷或绝缘轴承(如陶瓷涂层轴承)。
7. 不对中与振动(占比约2%)
故障表现:
轴承单侧磨损、内外圈偏磨。
振动频谱显示2倍频异常(典型不对中特征)。
原因细分:
轴弯曲:加工误差或长期受力变形。
安装偏斜:联轴器对中误差超过0.05mm/m。
基础松动:地脚螺栓未紧固引发共振。
解决方案:
使用自调心轴承(如调心球轴承1200系列)。
激光对中仪校准(公差控制在0.02mm/m以内)。